安溪新闻网

探访梅占故里芦田三洋村

2019-11-12 10:19:21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杨汉烈故居

芦田三洋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是梅占茶的发源地,地处我县西北部海拔1411.4米的银瓶山下。村中散落古庙堂、古民居、古树等,都带有浓浓历史韵味,记录着村庄的故事,承载着三洋广泛流传的家训文化、梅占茶文化及红色文化。

(记者洪金示/文 刘伯怡/图)

古岩庵里铭家训

从古至今,有山就有庙,有村就有寺。银瓶山巍峨壮美,蕴灵藏圣。宝峰岩、圆通堂是三洋村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银瓶山间宝峰岩古朴厚重,意境深幽。殿宇倚山而建,前低后高,群山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岩旁有棵“树中树”(本地人称它为“椤木”,具体树种还有待考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三洋变迁的沧桑岁月。

宝峰岩具有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屋顶高挑的燕尾脊错落有致、婉转灵动。岩宇岩屋顶燕尾脊有36翘,是三洋人都清楚的。燕尾起源于中国宫廷建筑的鸱尾,其燕尾屋顶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岩宇左边建有附属僧房。岩前不远处有一面包山,面平形似鼓,民间有“仙人敲鼓”之说。

岩宇下厅通空,没隔墙,全部由32根柱子支撑。天井处,沿中间登上十三级台阶,便是顶厅,也就是祖殿。厅堂正中供奉西方三圣、五谷真仙、三代祖师,左边供奉观音菩萨,右边供奉壇越主神、开山第一代主缘、岳帝岳妃等神灵。

岳帝,意为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是道教山神五岳大帝之首。据78岁的村民杨红利介绍,六百多年前,宝峰岩原只是石壁下一个小神龛。大约在明永乐年间,村里建宝峰岩供奉岳帝,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村民口中代代相传: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先祖杨明珠和父逸隐与詹敦仁一同入小溪场(今安溪);翌年,杨明珠徙居今官桥五里埔。不久,次子进廉肇基此地,称三杨,寓祖孙三代开发闽疆之意。后谐音为三洋。

杨红利介绍,当时三洋是个多姓居住的地方,从曾厝垵、林厝坂等地方名可看出。杨进廉开基三洋,连续五世单丁,到六世“汀”,夫妻俩年龄和上百岁,还没生一子。“汀”就想离开三洋村,寻求新的生活居住之地。按习俗,在离开前要前往银瓶山顶拜山神。在山顶完成仪式后返回途中,遇到两仙人在路边一石头上对弈。仙人见状就劝其留下,并说只须在此地建龛,供岳帝岳妃。说来也奇,“汀”媳妇第二年、第三年便各生光华、光盛二子,从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为了感谢仙人,“汀”就带头翻修宝峰岩。

建岩后,杨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如今三洋成为安溪杨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在每月初一、十五,村民会上山到宝峰岩敲钟鸣鼓,祭拜神灵。每年开茶前,三洋村杨氏族人必定到宝峰岩向仙人祭拜,祈求仙人保佑,开茶顺利。

自明以来,族人代代追思杨家将,修堂建庙供奉之。山下的圆通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在神案上就供有题书《圣谕》的木牌,题写“敬奉天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毋作非为。”据说,古时将此“圣谕”挂庵门口,凡进庵者,都须以此为镜,检视自己。谁家没教育好子孙,谁不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有谁胡作非为,做了玷祖辱宗之事,都须如实交代,要说公道话,做良心事。

举人赐名“梅占”香

那代代相承的祖训家规,字字珠玑,句句警示,默默滋养着这一方人。杨氏族人有的为官清廉,有的诗文传世,有的尚义孝亲,有的乐善好施,代代相传、风范世袭。三洋杨氏历代人才辈出,有清代的杨潢总兵,还有为梅占茶取名的清代举人杨辉文。

贻远厝,就是清代举人杨辉文的居所。如今虽已破旧不堪,但从窗框雕花、石条天井、砖雕照璧、石雕门铛,仍可看出往日的辉煌。

提起梅占之名,民间最广为流传的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三洋玉树厝先祖杨奕糖在银瓶山下做农活,一个挑茶苗的人经过三洋村时口渴难耐,便向在田里插秧的杨奕糖要水喝,杨奕糖看他辛苦可怜,就送了一碗饭给他吃,吃完之后,挑茶苗的人十分感激,便挑了几棵茶苗送给他作为报答,但没说这是什么品种。杨奕糖回家后就把这个茶苗种下。因为三洋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茶苗长势非常好,开的花像梅花一般,还透着梅花淡淡幽香。该茶树品种优异,制成茶后香气馥郁,滋味浓厚,深获好评。因不知其名,举人杨辉文谓其花型似腊梅,故以“梅占百花魁”的前二字命名为“梅占”。

后来,梅占成为安溪乌龙茶的六大名种之一,在安溪曾广为种植和出口。晚清福建八大诗人之一、芦田人林鹤年在他的茶诗《田家述》最后一句写到“种梅三万株,终老吾何悔。”可见梅占茶在当时的地位。

梅占茶文化与孙中山也有着极深的渊源。民国时期,三洋乡贤杨汉烈追随孙中山,还赠其五箱梅占茶。在三洋村杨汉烈的故居,记者见到孙中山先生写给杨汉烈的书信,感谢他赠梅占茶的情谊。杨汉烈是上世纪初期著名将领,1923年春节,杨汉烈赠孙中山五箱梅占茶。孙中山感动之至,回书信称:“汉烈吾兄惠鉴:惠书暨茶叶五箱,已一一领悉……文尚未为国报功,厚赠愧曷敢当……”如今,杨汉烈后人把孙中山书信镌于木板,高悬于故居中堂,以便后人瞻仰。

德隆居,因房间布局像棋盘,有四个厅,当地人称“棋盘楼”,是清代三洋茶商杨泉世所建,如今保存较为完好。为避匪患,房屋墙壁四周设有许多横向、竖向的枪孔。

清末民初,三洋村涌现出一批著名茶商:杨惠丕,于1910年在新加坡开设“杨瑞香茶庄”,年销梅占茶1000余箱,获利甚丰;杨泉世创建的“荣泉茶庄”,以“大银峯”为茶号;杨玉霜创“义春”号……他们远渡重洋,以新加坡为主阵地,把三洋梅占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将安溪深山茶园与南洋广阔天地的茶道搭建起来。

三洋村委会主任杨西河介绍,近几年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梅占茶文化保护和传承,及时整理和保护有关梅占茶的文化古迹、史料、图文资料,并编撰《中国梅占》一书。梅山岩茶叶专业合作社借此为契机,以将军故居“美龙居”为载体,取厝号为商标,开发“美龙一号”梅占茶品,旨在将梅占茶与杨氏家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今,梅占作为安溪当家茗种茶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毛茶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品牌逐步形成,梅占茶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红色基因一脉承

三洋村村民多为杨姓,村中圆通堂就供奉杨家将中的杨五郎、杨六郎和杨七郎。“他们是忠君爱国的楷模,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杨家将的故事虽成了历史,但忠心报国、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杨西河介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三洋村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及军事干部,杨玉霜、杨燕子、杨天拱、杨水井、杨养朝、杨乳、杨飘、杨妹、杨文巷、杨世捆、杨地金……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记录了光辉的革命历史,播撒着红色文化的“种子”。

杨玉霜,1947年夏,接受特派员张强派到安溪建立游击根据地的任务,在三洋提倡办学校、建医院、废除封建土地霸权、号召乡民种茶,开展垦荒运动,建立武装“抗丁队”;1948年春,成立“福建人民自救大同盟”在漳州、安溪、长泰开展工作;1949年正月,参加“红村会议”“玉湖会议”,利用三洋伪警察所,揭开安溪游击战争的序幕。1949年5月8日,时为闽赣边区游击纵队第八支队四团的参谋长的杨玉霜率领杨燕子、杨基成、杨地利等队伍参加解放安溪县城的战斗。

杨水井,1949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赣边区游击纵队第八支队四团战士,参加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杨养朝,1949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赣边区游击纵队第八支队四团战士,参加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杨乳,1949年4月参加革命,时为闽赣边区游击纵队第八支队四团战士,参加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杨水来,被国民党强征做了两次“壮丁”,1947年他所在的国民党军队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于是投身到解放战争中,期间,参加了淮海战役、横渡长江等重大战役,曾立一等功六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1次,被评为丙等劳动模范、“筑城英雄”。

还有,今年88岁的少将杨林雄,又名杨寿山,1949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解放厦门战斗和1958年“8·23”炮击金门战斗,历任班、排、连、营干部;1972年,任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1981年,任厦门守备师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85年,任南昌陆军学院政委(正军职),少将军衔。

“三洋村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保护好古民居,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用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推动乡村振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挖掘红色资源的出发点。”三洋村党支部书记杨双全说,“如今‘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氛围已然形成,乡村振兴正在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