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清明习俗

2024-04-02 15:14:11来源:安溪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时序标志,又是泉州传统里重要的“八节”之一,泉谚有云:“清明无倒来无墓(无祖)”,可见泉州人对清明追念先人的重视。外出者大多要专程回家过节,实在脱不开身的,也必须给家里汇钱备办敬奉之物,以示孝道和礼数。

办润饼菜

润饼菜,又称嫩饼菜,相传由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泉州府同安人蔡复一所创。泉州人保留了古时候寒食节的食俗遗风,普遍要在清明这天办一桌润饼菜,一个“办”字,把筹备采买、炒制食材过程的繁复,以及一家人围坐包卷,享用美食其乐隆隆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润饼菜富有韧性的饼皮,是以面糊为料擦制烘成,俗称“润饼”或“擦饼”,馅料通常有炒米粉、海蛎煎、三层肉、胡萝卜丝、豆干条、荷兰豆、高丽菜丝等,也有添加鱿鱼、虾仁等料的,食材或分碟摆满整整一桌,或索性大杂烩一起拌炒。享用时饼皮摊平,舀上菜料,搭配由己。泉州人还习惯在饼皮上先敷上“土豆敷”、浒苔、甜辣酱、芫荽等物,如此一来不光包山包海,酸甜辣咸也一口就能尝遍。

润饼菜的食俗也与年节时令、祭祖酬神有关,一般作为清明当天的供品之一,并作午餐享用。旧时人们认为润饼菜中的馅料预示着农苗兴旺、六畜茁壮,被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寄托了生活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景。

祭祖与上墓

在清明这天,泉州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丰盛的五味筵碗,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祭祀一般临近中午时分,有祭私祖和公祖之分。前者在自家厅中举行,照例焚香点烛、烧金纸、放鞭炮,礼毕即撤去菜肴,阖家共进午餐。

大宗望族,则要在祠堂或家庙祭公祖,称“春祭”,由宗族中的值年之家预备祭品,以齿为序,行春祭之礼。是日,祠庙大门敞开,家长乡老们,也趁这时节商讨祠庙的重要事宜。

在泉州,清明上墓并不一定在清明节当日进行,前十天后十天内均可,不同地区、不同家族都有各自的惯例。新筑之墓要连续三年,择清明前后吉日,备办三牲外加粿、糍等祭祀之物,先拜后土再拜正墓,称“培墓”。祭扫旧墓则称“行山”“巡墓”或“巡风水”,时间可在清明节前后任选。

上墓必须专程,不可顺道,时间一般在未时(下午三点)之前。一家人除病人、幼儿外,全员出动,荷锄头,携畚箕,带上“清明粿”、发糕、香烛、金纸、五色纸、鞭炮、毛笔、朱漆颜料等物。

到达坟地后,先环顾察看一番,检查先人坟茔是否受狐兔穿穴打洞滋扰,会否因雨季来临受损、塌陷;接着由壮年男子用锄头锄净坟地周围杂草,其余人等一同清理墓埕、小路(俗称“子孙路”),如有塌陷还要重新砌垒,墓碑石上的祖宗名号则用红漆描红;随后摆上果盒,焚香点烛,由小辈在墓周用小石块压上五色纸钱,称“献纸钱”,象征子孙为祖先居所增添新瓦,平时荒凉的坟山远远望去五彩斑斓,平添了几分生机;儿孙们按辈分叩拜、奠酒,祈求祖先保庇今后平安如意,最后燃烧金纸、燃放鞭炮(近年来已不提倡),仪式至此结束。

在泉州民间,还形成了一些祭扫时的规矩和避讳:着装应朴素、庄重,忌穿大红大紫;对途中遇到的坟茔要怀有恭敬之心,切忌用脚蹬踏;坟前不得嬉闹,儿童忌相互追逐、随处小解,亲友聊天要控制声量,忌吵架、非议先人;孕妇、坐月子妇女、术后未愈的病人、将办喜事者,可待下次再行祭扫;外人最好不要参与别家的扫墓等等。

迁葬修坟

在泉州风俗中,如要修坟或迁葬,往往要请人择定良辰吉期,但如非十分急切,一般均等待清明前后十日进行,这个时段里随意动土百无忌讳。修坟包括重立墓碑及附属建筑,或重新砌筑主体等,后者要先备好一切材料,于清明期间请泥水工匠进场,直至竣工为止。

闽南人对埋葬的地点十分重视,早年出洋的华侨大多对故土怀有无限眷恋之情,晚年如若不能回归“摇篮血迹”,也希望能埋骨桑梓、魂归故里,由此便衍生了寄墓土、寄骨灰及引水魂等一系列侨乡特殊民俗,一直沿袭至今。

做清明粿

每年清明前后,正是山区田垄边上鼠曲草快速生长的时候,一年到头炊龟做粿的泉州人,会根据时节研制出相应的粿品,鼠曲粿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泉州百姓饥寒交迫,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阴差阳错间发现了无毒、味香的鼠曲草,后来便用它入粿祭祖,也称清明粿(另有麦馅粿、脚目粿等)。

鼠曲粿有甜咸之分,还有圆扁之别。鼠曲草采摘后入锅熬煮,沥去涩水,经石臼捣砸,混入糯米粉揉制,色如碧玉的绿色面团即为粿皮。

馅料可包入甜口的豆沙、芝麻或是炒熟的肉馅,形状也可以做成印有龟印的龟粿状或拳头大小的球形青团。蒸熟后轻咬一口,喷香的馅料和糯韧的青皮一同卷入舌尖,淡淡的清甜便深入心坎,还有祛痰止咳的保健功效。

(来源:泉州史志)

【责任编辑:叶一煌】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