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生日与母难日

2024-03-05 09:41:18来源:安溪报

□李杰威

所谓生日,其实它的本义只是出生之日,而后又引申为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生日”一词并非近代产生,其实古已有之。《白虎通·姓名》中载:“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封氏闻见记·降诞》亦有:“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诚然,自古而今,人们都认识到世界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故而在“问世”的这一天,自然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世间万物往往蕴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在一分为二之下,其实当我们在庆祝“生日”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纪念,这一天,同样也是“生日”的另一面“母难日”。对于母难日的来源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因为在日本每逢子女过生日的时候按其传统都会向父母鞠躬,请父母吃饭。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史书中早就把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也”。《湛渊静语》卷三有言:“近刘极斋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将对父母的感情摆在和古代“礼法”的位置,体现古人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崇高敬意。在古代,医学技术与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女性分娩的时候非常危险,也是很痛苦的,故古有分娩,“一脚在棺材外,一脚在棺材内”的说法。当然,现在也是很痛苦的,而且危险系数也没有完全降为零。因而古人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言下之意便是为了纪念很多年前的这一天,母亲为使自己出生而受难了,用这个方式来表达在自己生日时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

我很感激我的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时间的流转从未因为你的驻足思考而放缓它前进的脚步,岁月从未饶恕过任何人,丝丝白发浸染母亲的鬓角。犹记得20岁的一天晚上,在图书馆看到《韩诗外传》中引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虽寥寥数语却令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世界上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章鱼保罗,我们对于父母的孝敬应该从当下做起。中国以其特殊的政策时代,使独生子女的这代人必须要面对身后空无一人的现实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代人更迫切需要“长大”。我喜欢古人的一句话:“至孝者,家为长子,国为大臣。”在我看来,所谓家为长子,就是要去承担家庭的义务与责任,尽到对父母乃至家族的孝道;而国为大臣,我认为是能够找到自己适合从事的社会岗位,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为人父母所牵挂的期盼。

南北朝·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饮水而思其源,此为人之本也。责任和担当,是衡量一个人履行百善孝为先的重要尺度。如果说20岁以前,你的任性与放纵,你的年少与轻狂,你的只管向前,你的志在四方,你看似的岁月静好,其实,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那么,20岁以后,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不仅是有梦,有诗和远方,也有背后日渐老去的父母与我们应该日益肩负的责任。成长,应是身体与心智的日渐成熟。不动声色中,不妨多一点关心,多承担一些责任,少增添一些烦心,少计较几句只言片语,让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唠叨与教导在我们的生命里久一点,再久一点。

沉默是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用长时间扎根对待亲情,渐渐温柔,克制,朴素,安静中渐渐体会生命盛大。不管经过几程惊涛骇浪,回到家里,轻舟都已过那万重山。有这一路风光,这一生,便可自成景致。

【责任编辑:】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