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九蒸九制熟地传承古法技艺

2023-08-18 09:47:31来源:安溪报

熟地,又称熟地黄,是一种众人皆知的中药材,其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在茶乡安溪,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藏金不如藏熟地”,可见其收藏价值和药用价值地位之高。

来自尚卿乡的谢夏东,有着近十年制作熟地的经验,是尤俊九制熟地传承人。这些年来,在父辈的带领下,他延续着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传统古法技艺,其制作的九制熟地,光黑油润,味甘如饴糖,深受闽南地区乃至省内外客户喜爱。2021年,谢夏东所负责的尤俊九制熟地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4月其所负责的熟地制件技艺入选泉州市首批“乡村记忆传习所”名单。

(记者吴梅珍 实习生谢珊婷)

工序繁琐 市场畅销

近日,记者走进城厢镇尤俊餐饮店,一探熟地九蒸九晒的古法技艺。一走进餐饮店,便看见该店大门两侧前,用板凳支起的一个个小竹匾上,晒着黑如漆、亮如油的熟地,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药香。

“这些熟地,大多已经过三次的蒸晒,还得再来个六蒸六晒。”谢夏东边翻晒熟地边说,每一颗熟地都要经过蒸、晒、露,过程繁琐得很,白天翻晒,晚上吸收露水,让熟地充分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每蒸、晒、露一遍为“一制”,这个过程须重复九次,做到九蒸、九晒、九露,整个制作过程时间长达近2年,这种熟地被称为“九制熟地”。

跟随谢夏东的脚步,记者来到餐饮店楼顶,置于这里的大灶台正蒸着熟地,蒸笼里飘出阵阵清香。记者了解到,每年10月份,谢夏东都会前往河南焦作精挑细选采购生地,回来洗净好、晾晒后,用自酿的红粬酒浸泡2天,再放入古式蒸笼,用木柴火,文火蒸煮24小时。这是生地到熟地转变的关键,也是“九蒸九晒”技艺的核心所在。

用红粬酒浸泡生地,是谢夏东制作熟地的“配方”。立秋前后,他就要开始酿制红粬酒。在存酒仓库里,谢夏东说,熬制1千克熟地,大约需要10千克红粬酒,按每年制作1000千克左右的熟地计算,需要酿制10吨的红粬酒,这也是一项“大工程”。

老熟地要九蒸九晒九露九泡,到了第八制,还要逐个捏。“捏的时候要用力,捏到紧实均匀,红酒才会‘吃进去’。”谢夏东戴上手套,向记者展示捏制过程,“熟地制好后的3年内,每逢冬季还需拿出来翻晒,以便珍藏,珍藏时间越久,功效及价值越高。”目前,谢夏东保存最久的熟地达到10年。

“生地到熟地,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功效却大大不同。”在交谈中,谢夏东道出两者的区别,生地,其性寒,清热凉血;熟地,微温质润,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如今,越来越多人将熟地用于收藏、药膳养生、给出嫁女儿添置嫁妆、作乔迁贺礼等,谢夏东所制作的熟地也远销泉州、厦门、台湾等地。

收徒授艺 寓药于食

“注意力度,捏紧实、均匀、圆润,才能让熟地‘熟透’,内外色黑油润。”当天,在捏制熟地时,谢夏东还向几名年轻人传授技艺。2020年,谢夏东创办尤俊餐饮店,将九制熟地药膳引进餐饮业,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他便萌生传承熟地古法九制传统制作技艺的想法。3年间,谢夏东陆续收了十余名对制作熟地具有浓烈兴趣的徒弟。

其中一名徒弟叫谢艺杰,他既是谢夏东的儿子,也是他的第一位徒弟,自高中毕业后,谢艺杰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九制熟地,3年多的时间,谢艺杰已具备制作熟地的初步经验。“只要跟熟地相关的理论和制作知识,父亲都不余遗力地教授给我们。”谢艺杰告诉记者。

除收徒授艺,谢夏东还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提供参观与体验场所,让更多人知道九制熟地的制作,明白九制熟地的养生价值,懂得熬制闽南特色菜系熟地老鸭汤,同时通过展示与体验方式,指导有兴趣的人参与制作与创作。

自古熟地就有“寓药于食”之说,如何创新性地将熟地融入食物,达到食物养人的目的,谢夏东一直在摸索。“创新熟地美食,做出安溪特色。”谢夏东介绍,几年来,自己探索将熟地和米粉、牛肉、官桥豆干等相结合,把食物的美味与药物的功效融为一体,既有营养价值,又能保健养生。目前已成功做出熟地炖牛排汤、熟地粗麦包、熟地养生粿等,成为熟地餐消费者的“新宠”。

来自晋江的张先生是熟地餐的“粉丝”,他经常会通过电话、微信向谢夏东订购熟地餐。张先生说,以前都吃熟地老鸭汤,如今熟地土鸡汤也是他最爱的一道美食,不仅味道甘美鲜甜,还能调补气血、滋阴润脏,家里人都爱吃。

现在,传承和弘扬熟地古法九制传统制作技艺,已成为谢夏东坚定的信念。谈及未来规划,谢夏东表示,“将以尤俊餐饮店为依托,最大程度发挥九制熟地膳食的价值,并加快创建九制熟地工作室,设立体验区与九制熟地展示厅,进行传承与推广技艺,同时以‘师带徒’的模式做好‘传帮带’工作,发展和培养更多年轻人,将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