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工会:唱响“工”品牌 建功新征程
县“工会杯”职工拔河比赛
县总工会“两节”送温暖走进快递一线
职工文艺表演暨授牌活动、“工会杯”职工拔河比赛、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今年“五一”期间,县总工会精心筹划,唱响劳动光荣主旋律,以精彩纷呈的活动礼敬全县广大职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工会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县总工会持续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弘扬工匠精神,演绎工会风采,倾情服务职工,唱响做实“工字”品牌,团结带领全县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为茶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人阶级磅礴力量。 (记者吴明娜)
讲好劳模故事 动力引擎换档提速
“劳模事迹让我感动,劳模精神令我振奋。我要向他们看齐,争当劳动先锋,争做时代新人,辛勤劳动、勇创佳绩。”近日,在县总工会走进中交二航局安溪国道G358项目部开展慰问、劳模精神宣讲会活动中,在场干部在一次次感动中感悟劳模精神。
4月以来,省级劳模、市级劳模(工匠)名单相继出炉,李金登、陈树全、苏火金、何环珠等17位省市劳模,一夜之间成为茶乡“网红”。县总工会借势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校园,分享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
这是县总工会着力弘扬劳模精神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县总工会履行使命担当,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评选先进人物,培养选树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有2名、13名,省部级、市级劳模(先进工作者)各有8名、安溪工匠10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如何发挥人才队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用?县总工会以“学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影响一代人”为宗旨,搭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基地等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首创劳模创新工作基地,成立县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各式、产学研活动,变单兵作战为群体“组团协作攻坚”,高效发挥劳模群体聚合效应,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立足本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汇聚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在县总工会的引领和倡导下,我县建成省级、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各有4家、5家,省级、市级劳模示范性工作室各有1家、3家,泉州市工匠工作室2家。
在各个工作室带动下,由市级劳模陈红萍领衔的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开展“产、学、研”“传、帮、带”等实质性的创新活动25场次;在“劳模送科技下乡”活动中,由温文溪、陈清元等劳模组建的“田间课堂”受益致富对象超5000人次。
“劳模精神是一张永不过时的精神名片,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当前,我们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更需要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使其不断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岗位上创造新业绩,打造新的动力引擎。”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小强说。
提升职工技能 人才队伍提质增量
近日,200余名从事家政服务、藤铁产业的产业工人,在华侨职校完成为期15天的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依托华侨职校、陈利职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全年计划开展50期,受益职工将达3500人,进一步促进全县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
近年来,县总工会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群体入会”活动,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学校优质培训资源,扩大组织覆盖面,举办多样化技能培训、赛事活动,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总工会创新建会入会方式,以举办“工会相伴万里行”货车司机关爱活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及购赠保险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广泛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一年来,全县新建工会58家、新增会员2734人。截至目前,全县基层工会1149个,会员14.7万余人。
授人以渔,受益无穷。“技能是就业市场‘硬通货’,解决就业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用技能拓展职工就业创业之路。”李小强表示。
据介绍,去年,县总工会开展“当好民营经济先锋助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职业技能提升主题活动,全县促成师徒结对1000对,推荐命名“泉州市好师傅”22名;搭建“线上+线下”稳岗就业平台,发布各行各业用工需求信息1500条,达成意向3000多人;依托华侨职校,对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52场2238人,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扩展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质量。
除了组织培训、赛事外,我县还征集65个职工创新项目参加2022年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将问题变课题,将需求变成果,职工群众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多元温情服务 工会保障做优做强
“去年11月,确诊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出院后就收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金14252元,真是太感谢了!”日前,参加职工医疗互助的陈先生,看着个人账户上多出的那一串数字,归属感油然而生。
陈先生提及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是一项由县工会组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数据显示,2022年,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共有51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3201名职工参加,补助金额24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数135.7%。为职工构筑起一道守护健康、抵御生活风险的坚固防线。
近年来,县总工会坚持以“初心、匠心、贴心、聚心”做实做细职工服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开展许多喜闻乐见、实用有效的服务活动,带领广大辖区职工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
率全市之先打造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是县总工会关爱职工劳模、全面激发职工内生动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李小强介绍,为推进落实全县职工疗休养工作,县总工会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将国心绿谷、溪禾山文化园培育为县级、市级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满足职工对疗休养活动多样化需求,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围绕解决职工群众所思所盼,去年,县总工会举办职工子女暑托班12个,实现“四点半课后服务”全覆盖;聚焦企业难点、痛点,深入实施提素、建功、护航、暖心、纾困、强基六大系列“抗疫助企”服务行动,着力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2022年,共返还66家小微企业上缴的工会经费近85万元。
县总工会还通过常态化开展送温暖活动,精准识别,推进复合帮扶工作。据统计,去年,县总工会 共慰问劳模、困难职工、一线职工1143人次,发放慰问金60.77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子女63名,发放助学金35.3万元,用心用情打造有温度的服务。
服务职工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总工会主席邱志民表示,将切实抓住“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活动的契机,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做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安溪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城市贡献工会力量。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