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松下“潭”曲

2022-11-18 16:29:17来源:


□周牵连

一半微凉,一半秋阳,我在古称公卿的东坑听说一村的福气。

我之所以如此说公卿有福气,那是因为在这熟悉的小村庄里,有飘溢的“一绿一白一红”的韵香,有亲切的乡里亲邻,更因为在这令人流连忘返的村庄里有流淌的乡愁。我的眼睛,我的心灵都有可以停歇的角落。于我而言,藏在心底的峒崆潭就是我家乡的圣地,是我平常回家就想去走走的地方。那是晨曦妙语的园地,那是夕阳最美的落脚点,那是一汪竹韵枫影浸染的潭水。公卿村尾,就有这样相似的可以到达的景点,也就是东坑村入口即美的五潭聚福。

九龙江的源头分流之一,公卿溪在金银花香、稻花香、山药香、儒家茶言、鱼跃鸟语的簇拥下蜿蜒潺潺流淌在这个村庄中间,从村头出发,流过书声琅琅的钟秦兰凤希望小学,流过三人行古工坊,流过道法自然的种茶人书院,流过“华才济世光桑梓,美德传家毓英杰”的华美祖宇,在溪畔两棵相互偎依的不老松下驻足休养生息,喃喃细语许愿一番之后继续前行。在长廊盖屋式、重檐歇山顶的公卿廊桥下演绎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天然画卷,在村尾,在水美宫、慈济堂的护佑下,流入聚集福气、缠绵叠加的五口潭中。

五潭聚村口,五福临公卿。东坑福在哪里?茶香,稻香,山药香,书香,关键还在水香。公卿廊桥,守住水口,内可围聚,外可眺望,给了五潭依靠。廊桥上望去,眼前五个小湖循序渐进,颇有古人“五数崇拜”之味。公卿溪与从同发山流经祥地而至东坑的溪流两溪汇聚而成第一潭,犹如双手环抱来之不易的幸福,寓意公卿村民要抱团取暖,团结协作,一起奔向未来,我名之“抱潭”。放眼第二潭,斜松垂钓,花团锦簇,犹如官袍玉带,东坑古有如玳屏祖宇内匾说“选魁”张达光之类的人龙,更望今人才辈出,我点之为“玉潭”。第三潭形似阿拉伯数字“3”,3如反3正3抱团而成的8的右边,右为大,发家致富需要男儿发奋图强,更需要女儿持家有道,女人半边天,此潭可谓“半边潭”。四五潭还在整体规划建设。第四潭可为“三色潭”,体现东坑“一绿一白一红”的产业格局,“一绿”带百茶,“一白”美山药,“一红”香红米,三生万物,生生不息。第五潭点缀公卿文化,提升东坑品位,村有奉茶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乡愁文化馆、农耕文化馆、老人学校、村史馆,更有种茶人书院那满满的书香,借用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具有“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把此潭化名为“公卿笔潭”,东坑有茶香、山药香、红米香,那还要更有内涵的书香,拿起笔来,写出东坑的风采,品味公卿的幸福。

潭水幽幽,不仅有飘香的晨曦,还有葱翠茶丛和不老神松的投影。恍惚间,眼前铺展出一幅幅东坑的山水画。

点染着画面的,不仅仅有晨曦、松影、茶香、云朵和微风,还有鸡鸣狗吠相闻于角落屋舍,籽粒饱满稻飘香、田间地头收割忙之景象。秋风吹皱了“抱潭”水面,漾起的水波顺势将倒在潭面里的松影暖阳、柔顺云影给揉碎了,粼粼波光潺潺流水流入其他四潭之中,岸边壁上朵朵金银花摇曳,东方美茶庄园田田绿叶飘香公卿廊桥之上。

静寂的小山村,或许常有诗人来吟诵,廊桥柱上延续诗情;或许常有爱画者来此泼墨,涂抹公卿画意;或许常有爱摄者来此“捕风捉影”,绵延其中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东坑人,伴随潺潺流水声里挥汗如雨、收割红米稻飘香的画面,东坑人执着让每一缕茶香、稻香、山药香飘上公卿廊桥的燕尾脊,掠过五潭水面,飘出山村引凤凰的故事。

我在廊桥上陷入沉思,何以公卿溪里有鱼成群结队?何以五潭上下鱼欢鸟爱?一山又一山有思想的茶清韵,一缕又一缕有营养的稻花香,一畦又一畦有珍祥的美山药。公卿就是如此,清新,旖旎,自然,祥和。一年四季,公卿就这样静默地陪着环绕四周有层次的茶山,源源不断地滋养出春里或浓或淡的新绿,夏中或深或浅的墨绿,秋里的飘动韵香,冬里的休养生息。

五潭碧水就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绿得发亮的潭水耐心地解说着山村曾经发生的故事、飘过的云霞、摇曳生姿的金银花和不老神话的松影,以及源源不断给予东坑人生养的茶树、山药、红米。一村绿水,聚集五潭,碧波荡漾,清爽明净。有种茶人书院的幽静,有廊桥流水的婉约,有天地灵秀的豁达,在细碎的光阴中执守一份淡然。

时光流转,花开潭上。这里,从今以后有了我深深的凝望。岁月的缝隙里,开始点燃起我对家乡的梦想,我也期待我的村庄那一汪长潭,花香流转,茶韵飘远,醉诗唱晚,邀约出如东坑这样不平凡的村落,开始有了别样的色彩,让乡村有了更加温暖的回归。

抱潭,玉潭,半边潭,三色潭,公卿笔潭,缓缓流淌的五潭水,让东坑的一切有了灵动的生命。

松下弹曲。我知道,不论公卿在何处,东坑这五潭翡翠的水娇娘,将一如既往地绿悠悠汩汩流淌回村的召唤……

潭曲,亦在弹曲,弹奏一曲美哉公卿的乡村振兴曲;弹曲,更像是一位守护东坑、美化公卿的无私奉献的东坑人,在擘画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白沧海】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