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发掘农遗当代价值 注入乡村振兴活力(二)

2022-08-05 21:35:38来源:

res_02_10_attpic_brief[3].jpg

首届全球农遗·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论坛现场 黄东华/摄


res_02_01_attpic_brief[1].jpg

杨江帆:数字化赋能茶文化系统建设


本报讯 (记者陈和俐/文 刘伯怡/图)“让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搭上‘数字’快车,推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数字化发展,是安溪铁观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省政协民宗委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江帆说。

会上,杨江帆围绕茶树种质资源、茶园生态种植知识与技术、铁观音制作技艺、茶文化活动等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四要素,就如何实现生产数字化、品牌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文化数字化等四个方面作主题发言。

“茶树种质资源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首要部分。安溪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茶叶品质特色突出。安溪铁观音曾以优异的品质,火遍大江南北,打出很好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数字化赋能茶树种质资源,可以深挖品质,扩大品牌影响。”杨江帆说。

杨江帆介绍,茶园生态种植知识和技术,与茶叶制作技艺,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与保障,同时也是我县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赋能茶园生态种植与制作技艺,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做强产业。为此,他建议,可以建立茶园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以及茶叶数字化生产系统,明确质量、安全和品质关键控制点,实现动态监控与智能生产,以及从田间到茶杯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带动茶业标准化变革。

在茶产业拓展市场营销方面,杨江帆说道,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积极作用助力我县茶行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入挖掘和先进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实现企业更快地捕捉市场需求,加速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杨江帆说。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素有茶王之称。在各大榜单中均为中国十大名茶,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未来,安溪要打造以铁观音为核心的优质产品集群,通过产品集群优势,扩大市场占比,应用数字技术,拓展市场营销,从而推进安溪茶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杨江帆表示。

res_02_04_attpic_brief[3].jpg

肖印章:推进“茶叶+多元业态”创新实践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文 刘伯怡/图)“站在安溪茶业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助推乡村振兴。”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茶管委常务副主任肖印章在主题研讨会上表示。

会上,肖印章向与会领导嘉宾介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相关情况,并围绕绿色发展、活态传承、多元融合、创新发展和强农惠农五个导向,就如何进一步彰显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生态、文化、产业、科技和社会价值,全力做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和传承作主题演讲。

肖印章说,随着申遗成功,安溪已在具体行动上有所筹划。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实施茶源保护、茶山提升、茶种保护行动,全程监管、全程追溯,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给予全方位保护,彰显农遗的生态价值;在匠心传承上,则是通过设立遗产保护管理专门机构、专职岗位和专项基金,开展茶技传承、茶文化传播及茶人培育等行动,探索安溪茶文化展现和传播形式,培养一批批高素质茶文化人才。

在产业价值方面,肖印章说,安溪聚焦“稳一强二优三”,大力推进“茶叶+多元业态”创新实践,推动遗产资源与旅游康养、精深加工等新兴业态深度融合,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彰显产业价值。同时,密切政、产、研、学、用,加大数字化应用,实行智能化管理,开展项目化研究,推动现代科技要素集聚,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激发安溪茶文化系统的内生力量上,肖印章表示,致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的产地利益共同体,实施政策性保障措施,启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LOGO设计,加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宣传与推广,打造安溪铁观音形象IP并推广使用,让农民分享茶产业发展成果,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农民,彰显社会价值。

“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安溪铁观音又多了一张世界级名片。肖印章表示,安溪将继续在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中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贡献独特的“安溪样板”。

res_02_07_attpic_brief[3].jpg

魏月德:多措并举调动参与保护积极性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文 刘伯怡/图)“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让世界再次见证安溪茶产业实力,对安溪而言,也是再探索、再总结、再提升的过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魏月德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动安溪茶产业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根脉传承。

会上,魏月德结合自身多年制茶经验,围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形态、铁观音制作技艺的核心,进一步阐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内涵,并从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方面作主题发言。

魏月德认为,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也应是受益者。通过引领茶农运用传统工艺初制茶叶、引导茶农在茶园管理方面下功夫、创新茶叶赛事提高茶农参赛积极性、促进产销精准对接提升茶农收入等方面,多措并举,保障茶农权益,调动茶农从事茶业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动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更是无数茶人世世代代的使命。”魏月德说,要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聚集各方力量,争当安溪茶业的宣传员、推销员,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打造一批品质高、口碑好、影响大的农遗产品,让丰厚的“农业遗产”资源“活”起来。

“产业品牌化离不开茶事活动的推广。”魏月德说,要借助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文化景点、传习所、茶文化活动等,引导年轻人到茶园、茶山、茶厂生产一线,言传身教,学习体验,感受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传承的队伍,让广大茶友认识并爱上安溪名茶,进一步打响茶区域公共品牌,擦亮茶文化系统“金字招牌”。

写好茶旅融合发展文章,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绕不开的话题。魏月德认为,要致力于茶业综合开发,聚焦一二三产业衔接递进、沿链聚合,持续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打造茶园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盘活产业经济,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陈晓慧】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