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陈传生:40年无悔知青路

2022-06-28 10:16:01来源:

本报讯 (通讯员汪雅婷)1942年2月出生的陈传生,是家中长子,从小天资聪慧,高中便考进泉州七中。他品学兼优,本可保送北大,却因家庭骤变,母亲突然离世,大学梦被打碎了,从此踏上了知青路。

196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初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发出号召:到山区去,支援山区建设,并承诺只要在山区劳动满五年,便能调回泉州安排工作。为了生计,为了撑起这个家,陈传生迫不得已放弃保送大学的机会,21岁稚嫩小伙背井离乡来到福前农场。他没想到这一来就是40年,也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那一年,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农场,一下车他就想回家,眼前简直是“原始森林”,偏僻山区,地广人稀,一片荒芜……但已无路可退,只能听从安排在郭埔管理区。郭埔是农场海拔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头眺望,远近全是重叠的山峰,每日早出晚归忙碌于田野里,甚至挑75千克货物徒步到祥华乡换取工分。由于长时间徒步于山路,劳作于烈日下,手脚磨出厚厚的茧,皮肤也变得黝黑,脸上没了刚来时的稚嫩。月亮爬上山头,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用松木火把照亮的陋室里。每天的生活都很艰苦,但他很懂事,将每个月的20元工资和平时多劳所得全补贴家用。场前文化氛围浓厚,聚集着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陈传生是高中生,在那个时代文化水平可算比较高。福前农场相关负责人因材施用,安排他负责宣传、文艺、编辑、内业等,一身才华终得以施展。1969年,农场文艺青年编排歌曲、舞蹈及乐器演奏节目到泉州市区参加演出,获得一致好评。最让陈传生骄傲的是篮球,每年农场组织篮球比赛,他带的篮球队总能名列前茅。后来,陈传生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成立“茶浪花”刊物,平时空闲时间聚集一起写文章、写诗、编谱,满满的文化气息。

那一年,农场要建大型茶叶粗制加工厂,农场负责人挑选学徒进茶厂劳动,表现出色的陈传生被选上。他同茶厂的职工小学徒进厂后,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参加政治学习,上茶叶制作技术培训课。

1970年,春茶粗制厂开始投入生产,茶厂虽然是半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农场是新开发的茶区,茶叶年产量很大,尤其是春茶,产量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茶厂每天需加工一万多斤的茶青,汗流浃背、熬夜加工已成常态。每日劳作时间近二十小时,有的职工经不住连续熬夜只能放弃这挣钱的机会,可为了多挣几个钱养家,陈传生仍咬牙坚持着,承受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

茶叶大量生产,需要大量采摘工人,家在西坪的林秀华便是其中一员。可能是被陈传生的忠厚老实所吸引,在媒人的撮合下,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走进婚姻殿堂。从此,陈传生迎来了新的家庭生活。

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不久,陈传生被提拔到坑仔口分场当场长,管理芦柑。那时候的福田芦柑已名声在外,连续五年被选送钓鱼台国宾馆,很多人靠承包种植芦柑发家致富。后来他到福前场部当保卫股股长,再到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96年,福田乡政府挂牌成立,陈传生提拔到党总支任副书记兼机关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付出40年青春岁月的陈传生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老家泉州市区。此时他已白发苍苍,但他无怨无悔。他说,40年如一梦,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福前农场,今后将对第二故乡福田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



【责任编辑:陈晓慧】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