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县十八幼开展幼儿非遗传承活动

2022-06-21 10:44:21来源:

本报讯 (记者陈和俐/文 黄东华/图)绚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承载着过去,也牵引着现在和未来。如何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帮助幼儿习得关键经验,是幼儿园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14日,县第十八幼儿园结合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环境营造、游戏活动、主题活动、手工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传承非遗项目。

“老师您尝尝我自己做的麦芽糖吧!”在县第十八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专场,记者看到,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非遗活动展示小角落。在小二班的“麦芽糖的探索之旅”活动角,小朋友们自己“播种”小麦,并挑选发育好的麦苗,将其剁碎搅拌,与糯米饭混合发酵、过滤,最后熬煮成麦芽糖。而在中二班“安溪高甲戏”摊位,《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等剧目连番上演。幼儿穿上服装、化完妆,随着音乐响起,找相应的道具有模有样地进行表演。生动的表情动作、稚嫩的童音唱出安溪高甲戏风味,颇有特色。

县第十八幼儿园园长苏伟真介绍,从去年开始,该园定期组织老师实地研学,向全县非遗工艺传承人学习,将非遗文化带入课堂,并手把手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操作性教学。通过不断的采风、反复研讨,在全园形成系统化的区域教学内容。

“‘非遗’是一种活态文化,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苏伟真介绍,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每个班级设置不同的“非遗”活动角。小班以“舌尖上的传统美食”为主题入手开展区域活动,分别开展湖头米粉、长卿麦芽糖、龙涓红酒、花生酪、官桥豆干等“非遗”传统美食制作工艺体验学习;中大班则以“指尖上的传统手艺”为主题,学习制作蓝印花布、竹藤编、泉州花灯等“非遗”手工文创产品,同时还学习表演安溪高甲戏、闽南布袋戏。

“游戏不仅是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与周围的成人和伙伴交往的基本途径。”苏伟真介绍,幼儿园将非遗文化巧妙融入区域游戏,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通过操作和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主题区域活动中,老师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特性,将角色扮演融入“非遗”学习中。如在特色“非遗”食品制作中,孩子们穿上特色服装,扮演厨师、服务员、商人等角色,食品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在教学楼门厅处的小型超市进行义卖,大大提高孩子们参与兴趣。

学习“非遗”文创产品制作过程中,老师们致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在“竹藤编织”活动角,老师在材料的投放方面增设了多种颜色、不同材质的藤条,带有藤编元素的花束以及其他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编织完成后对藤编作品进行DIY创作,这些作品富有童趣、天马行空,凝结着孩子们宝贵创造力。

“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幼儿的心灵里播下对‘非遗’的认知、保护和传承的良好种子,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苏伟真表示,下一步,幼儿园还将传统文化融入户外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传统游戏“滚铁环”“抓子”“踢踺子”“陀螺”等融入幼儿日产户外活动中,让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的同时感受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染蓝印花布

学酿红粬酒

学唱高甲戏

学做花灯

【责任编辑:叶一煌】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