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闽南四句:古韵新声共传扬

2022-06-21 10:42:23来源:

“剞刳木成舟,沯泵水中游……”10日,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南四句”学习公益课走进县实验小学。安溪“闽南四句”第三代传承人李辞晗用一首《来去泉州》“闽南四句”典故开课,在场的小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学唱。

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的“闽南四句”是闽南地区早年盛传在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化。近年来,茶乡“闽南四句”传承人与时俱进,创作出一篇篇具有新时代正能量的新作品。去年12月,由县青少年宫申报的“闽南四句”入选我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千年古文化得到更加系统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多人加入了“闽南四句”学习和创作的队列。 (记者陈和俐)

源自诗词 富含人生哲理

作为安溪闽南语教学先行者,李辞晗已在县少年宫等地传习“闽南四句”达十余年,学员数千人。他告诉记者,闽南文化博大精深,“闽南四句”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特色,更是闽南民歌中的生活歌,是历代闽南先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生产劳动、婚丧喜庆等自然形成的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一直被人们广泛传承,被誉为闽南民众口头文学。

李辞晗介绍,过去农耕时期没什么娱乐节目,不管是农忙还是闲时,很多人都会说几句诗句来相互调侃作乐。为了不让内容单调枯燥,说的人就在音调上添加了韵味,让听的人感觉到趣味,渐渐地大家都叫这些话为“念诗句”。“后来因为大多数说的诗句以四句居多,而‘诗句’和‘四句’又是谐音,经过几代人的口口相传,慢慢地就叫成了‘闽南四句’。”李辞晗说。

由于闽南丘陵山地多,在古代为闽南各地百姓的沟通交流提供了阻碍,因此各地闽南语虽主基调发音基本相同,但腔调略有不同,戏称“十里不同腔”。在这种环境下,一些优秀的“闽南四句”作品经过千年的沉淀和升华,跨越地域阻碍,在闽南百姓中口口相传,并流传至今。

“众人ー样心,乌土变黄金;三人四样心,趁钱无够买点心。”说起“闽南四句”,李辞晗如数家珍。他说,“闽南四句”之所以能够代代口耳相传,是因为其在生动幽默风格上又富含人生哲理,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百世修来同船渡,会做夫妻天注数。相亲相爱相照顾,同心同德同脚步。”婚庆是使用“闽南四句”较为常见的场合。在闽南的婚礼上,通常用“念四句”来表达吉祥、喜庆的愿望,声声入耳的祝福,也让整个婚庆活动显得喜气洋洋,又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闽南四句”已经成为闽南婚庆的一大特色。

还有一些“闽南四句”是闽南老百姓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比如“没吃五月粽,破由(棉袄)不甘放”等,不但口语性强,而且通俗易懂。“闽南四句”在成为茶乡人民茶余饭后的文娱方式的同时,已牢牢根植在茶乡人民的生活中。

与时俱进 形式灵活多样

“民生政府有重视,违法事情不去试,安居乐业好代志,国泰民安大吉利。”“新型农保政策好,男女老少都喔喽,大家来交免烦恼,有病没钱免去讨。”这些是李辞晗利用新时代文明新风主题创作的“闽南四句”。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闽南四句”也与时俱进,逐渐吸收时代主旋律,内涵不断丰富与更新,表达形式、题材体裁、传播方式等多种多样、新颖有趣。

李辞晗介绍,“闽南四句”与顺口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其在创作构思上更加要求突出主题,同时其表现形态讲究后面末字要押韵,同韵同调。其篇幅多数按照四句、八句或者四的倍数来编,每句字数一般为5字、7字、8字等,在这一方面又与诗歌创作类似。

李辞晗师从人称“安溪第一炮”的黄贵生。黄贵生年轻的时候曾赴东北学习“二人转”,回乡后,他将“二人转”快板说唱与“闽南四句”相结合,将闽南俗语有规律有联系地进行整理串联,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故事性的文字段落进行表演,生动有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这几年,黄贵生和李辞晗一直用实际行动为“闽南四句”的传播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对“闽南四句”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

“今年形势暂未明,只要同心抗疫情,相信疫情会快停,到时欢喜来出行……”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闽南四句”也多有应用。这首《一分钟说防疫》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用说唱形式让防疫宣传生动又接地气,让防疫举措深入人心。

李辞晗同时也是一名闽南婚礼主持人,他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作,将“闽南四句”融入婚礼主持当中,让“闽南四句”更加符合时代内涵。

在形式上,“闽南四句”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不再只是说,而是唱、念、讲、演皆有。“闽南四句”不仅可以编成闽南童谣、闽南歌曲,还可以排成脱口秀、接龙,甚至可以与快板表演、布袋戏表演相结合。“闽南语接龙以‘闽南四句’为基础,既有意思接龙,亦有首尾字接龙;既有段与段的接龙,也有句与句的接龙。生动有趣,是一种很好的传承闽南话的方法。”李辞晗说。

从小抓起 扎实做好传承

“闽南四句”随闽南移民而广泛流传于我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闽南四句’主要是靠老一辈的口耳相传,少有文字记载。现在‘闽南四句’人才逐渐凋零。目前我县境内会写会念的民间艺人、土秀才很少,‘闽南四句’文化面临传承断层。”县青少年宫主任黄建福介绍,开办“闽南四句”公益班,旨在让更多人认识“闽南四句”,了解闽南文化精髓,通过跟时代热点的结合,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闽南四句。用闽南四句,留住闽南原汁原叶的乡土文化,从而达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目的。

“非遗项目要传承首先要传播,每个孩子都是文化小使者。”黄建福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非遗的种子,很可能,他们就是未来的传承人。为此,县青少年实施一系列举措对“闽南四句”进行保护与传承。2016年,闽南语公益班开班,聘请李辞晗担任教师,传习闽南口语和闽南四句,并由李辞晗牵头编撰了《闽南俗语教学》这本教材,为学生授课。

“教材里包含闽南语词汇、闽南日常用语、‘闽南四句’、闽南谚语、俗语、俚语、谜语、闽南童谣、民谣等。”李辞晗介绍,《闽南俗语教学》还将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对闽南民间故事、传说等有所了解,鼓励学生多说方言、会说方言,主动对方言进行传承。

不仅如此,县青少年宫还积极在学校里开展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讲座,让全县中小学生更多地了解闽南方言文化,激发孩子们家乡情感,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学校开展方言学习很有必要,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传承地方文化,就应该从孩子抓起。如今,学生学习方言的兴趣越来越浓,除了本地孩子,很多外地孩子也通过学习方言了解茶乡文化,融入茶乡。”黄建福说。

“现在传播媒介比以前多了,我们这个‘闽南四句’文化更应该传播起来,传承起来。我们现在经常用抖音短视频、微信视频号、微博等现代媒介传播闽南语文化,在年轻人里又掀起了一阵闽南语热潮。”黄建福说,下一步,将借着“闽南四句”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契机,争取让“闽南四句”课程走进小学,作为拓展性课程深入课堂,并以点带面,将“闽南四句”发展为一个以闽南文化为中心集群的项目,作为安溪文旅的拳头产品向外推广。

李辞晗带领孩子们学习“闽南四句”


【责任编辑:叶一煌】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