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治理+开发,让崩岗变害为利

2020-01-02 10:17:34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编者按 2019年12月27日,福建日报第12版头条刊发该报记者黄雪梅与本报记者吴清远、林钦固联合采写的报道《治理+开发,让崩岗变害为利》,聚焦近年来我县在崩岗治理过程中转变思路,创新探索开发式治理模式,化地质灾害为土地资源,既解决水土流失治理可持续性问题,又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报今期予以转载。

2019年起,我省对于水土流失率大于15%的安溪、诏安、南安、平和4个县(市)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安溪作为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最严重的崩岗侵蚀县之一,曾经崩岗多达12828处,约占全省崩岗总数的一半。在崩岗治理过程中,安溪转变思路,创新探索开发式治理模式,政府负责崩岗治理前期工作与投入,创造招商引资条件,吸引内外资参与进一步开发利用,化地质灾害为土地资源,既解决水土流失治理可持续性问题,又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崩岗带变为农业生态园

连日来,安溪珍山农业综合有限公司全员忙着卖猪,要在春节前把845头生猪投放市场。这些猪养殖全程没有添加任何抗生素,平均每头重150多公斤。

“毛重每公斤35元,市场供不应求。去年5月以来,我们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兆龙博士的指导下,使用高效复合益生菌,极大地改善了猪舍内外环境,附近没有臭味,也没有苍蝇了。”总经理陈世哲兴奋地说。

这个花园式的农场曾经是崩岗侵蚀劣地。陈世哲说:“10年前,龙门镇洋坑村山顶光秃秃的,而且崩岗有26处之多,水土流失很严重,一下大雨,沟里、溪里都是黄泥巴,良田也被毁了,村民只好外出打工谋生。”

随着县里大力开展崩岗治理,陈世哲承包了近300亩崩岗治理地,建设全封闭标准猪舍2500平方米,存栏生猪1500头,开展以沼气、沼液为纽带的生态示范项目,形成集养殖、沼气、茶叶、果树、生态林、蔬菜等一体化的农业综合体。

陈世哲的儿子陈厚博辞去厦门高薪工作,回乡帮助父亲拓展生产经营规模。他们利用沼液多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崩岗地治理,铺设沼液管道,购置高功率污水泵,把沼液抽到附近的崩岗边坡进行人工喷灌。沼液的絮状物,让裸露的边坡上长出苔藓类植物,目前新种植的皇竹草长势喜人。崩岗地种植满天星也取得成功,现在珍山公司正谋划把这种消费者喜爱的植物制作成干花,进一步发展壮大“猪-沼-茶-果-鸡-花”的循环经济农业。

无独有偶。官桥镇过去是与龙门镇相连的崩岗带,官桥镇仙都村曾有崩岗66处,崩岗侵蚀区面积400亩,严重的崩岗侵蚀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农田被淹,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官桥仙都崩岗治理后引进花千谷

对此,县政府对沟壑纵横、土柱林立的崩岗进行削坡,整成台型地块,再把治理的“半成品”承包给园林大户——福建省甲龙园艺有限公司。后者投入3000多万元,种植果树、花卉、药材等300多个品种,并在此成立花千谷景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花千谷景区董事长李友田介绍,崩岗地的土壤含沙量高,不保水不保肥,只能先改土壤再种树。从其他修路地段挖运3000立方米黑田土来做种植土,树种主要选择蓝花楹、长果桑椹、福建山樱花等落叶树,利用冬季落叶改良土壤及保水。同时,种植豆科植物来固氮,用蔬菜叶子做酵素,用酵素水增加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林下养殖鸡、鸭、鹅,其粪便发酵后也能增加土壤肥力。此外,还搭建7000平方米的恒温大棚,用松树皮及松树林下落叶作为有机质,用羊粪作肥料,种植约50万丛铁皮石斛,为当地农户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灾害地转成经济发展区

    “安溪遍地是崩岗,山下良田变河滩,河床高田三尺三,要想高产难上难。”这曾是安溪流传的顺口溜。

崩岗治理成生态茶园

崩岗这种地质灾害究竟有多严重?在安溪县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施悦忠、副主任许永明带领下,记者来到洋坑村一处崩岗地,只见山体崩塌处已被倾泻而下的红壤沙土覆盖,沙土被雨水冲到山下,村民收集来建房屋。

在陡峭的崩岗上,有两个年轻人在做试验,他们是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博士生詹振芝、硕士生黄梦元,正在与安溪县联合开展“土壤入渗优先流”的测定。詹振芝介绍,安溪的山体土壤主要由花岗岩母岩风化而成,具有土层深厚、含沙量高、黏性极差等特点,在雨水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水土流失就由小细沟变成山体大崩塌。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安溪水土流失曾经一度较为严重。据2004年调查统计,县域内共有崩岗12828处,崩岗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22.4平方公里。崩岗冲毁民房、淹没农田、淤满水库,全县水库有效库容损失达650万立方米,龙门锁蛟水库、鸭巴塘水库、官桥牛心水库等6座水库被泥沙淤满报废。

安溪崩岗量大面广种类多,有瓢形、条形、爪形、弧形、混合型等类型,被称为“崩岗天然博物馆”。

“崩岗犹如‘生态溃疡’,不断侵蚀山地肌体。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也大,如果只靠政府力量,难以为继。我们县跳出‘为治理而治理’的思维,政府先行前期基础性治理,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后续治理与开发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施悦忠说。

高位推动、统筹整治。县委书记高向荣任组长的安溪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创新治理机制,推广治理新技术,对崩岗实施开发式治理,让治理投入成为开发投入,把崩岗侵蚀区因地制宜打造成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经济作物区、水保生态区。

位于龙门镇的天湖崩岗侵蚀区,崩岗总数450多处,曾是全县崩岗分布最密集、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安溪引进香港理源集团公司承包治理,把天湖崩岗地开发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区。目前,理源集团公司已投入第一期资金5亿元,治理崩岗200多处,整理土地2000多亩,初步建成集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利用官桥镇的崩岗治理地,安溪与厦门携手打造“飞地经济”模式,创建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分设湖里园、思明园,规划控制面积13平方公里,首期建设5000亩,总投资40亿元以上。合作区内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收益,由厦门市和安溪县按5:5的比例分享。通过“飞地”建设,厦门方面留住了税源,安溪拓展了税源,企业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2012年以来,安溪累计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达8.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亩,其中治理崩岗3850处。据遥感调查,至2018年底,全县水土流失率降至17.76%,比2011年下降6.0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全省县域第一。全县通过崩岗治理平整土地5980亩,有效缓解了工业、农业开发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05亿元。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