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安溪县大事记——清

2019-10-12 16:58:11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顺治三年(1646)

    九月,卢恕败兵3000人,由永春进攻感德、龙兴、还集、龙涓、崇信等里,后往漳平县。

    顺治四年(1647)

    六月,邑人林艮响应郑成功抗清聚众起义,旬日发展到数千人,后被总镇韩尚亮镇压失利,转攻永春,九月份义军又发展到一万多人。

    是年,安溪农民起义遍及全县。主要有陈尔峰起义于龙涓,李连山、苏乔林起义于感化,张鼎柱、倪怀池起义于来苏里等。清将邵惟真、孙光翰率兵陆续击败各路义军,义军余部继续坚持斗争近10年。

    是年,南安杜宗文,同安林祚、陈藩等率农民武装相继进攻安溪。

    顺治五年(1648)

    四月二十三日,农民武装进占安溪县。

    顺治十二年(1655)

    春,县内下赤水雨。

    四月二十—日,郑成功部属攻陷安溪县城。城署毁于战乱。

    是年秋,清军攻复泉属各县,郑军南撤沿海。

    是年,李光地一家12人被永春蓬壶人林日胜、林兴珠领导的农民武装俘为人质,监禁于永春帽顶寨。次年四月九日夜,其伯李日燝率家童、壮士百人趁雾进攻农民武装,救出2人,后经数十战,至是年秋,农民武装失利降官,全家老幼方获释。

    顺治十三年(1656)

    一月初五日,动工重建城垣,历时50天完工,新城周围660余丈,高2丈1尺,阔1丈8尺。

    同月,安溪及周围邻县下大雨雪,平地雪深1至5尺。

    顺治十五年(1658)

    在黄龙渡重造桥梁。

    康熙元年(1662)

    是年,驷岭林木棍从台湾带芒果种苗在其家乡洋美种植。安溪芒果由此繁殖发展。

    康熙二年(1663)

    是年至康熙十年(1671),猛虎为患,数年内,全县死于虎害达千余人。

    康熙三年(1664)

    六月二十六日,暴风雨,大水漂涨,倾坏民房无数,田禾被淹绝收。

    康熙九年(1670)

    九月初一日,电闪雷鸣,风雨暴发,下雹如指大。

    康熙十年(1671)

    十月二十五日夜,地震有声,六、七次乃止。

    康熙十二年(1673)

    重建东岳寺。

    康熙十三年(1674)

    一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叛清,郑经进占泉州,是时李光地告假在家,耿、郑派人拉拢他,李光地避匿深山,与其叔李日□谋侦敌情,于五月派人赴京师向圣祖密进蜡丸疏,献破敌策略。后圣祖依计用兵,收复诸州。

    春,知县谢宸荃聘南安洪龙见续修成《安溪县志》,后县内失存,1986年9月县志办派人从北京复制一套回来,1987年2月组织重印196套行世。

    是年,谢宸荃捐资在黄龙渡建造浮桥,用18艘木船连成桥架,上覆木板。

    康熙十六年(1677)

    七月二十五日,漳平县农民武装首领蔡寅率数千人进攻县城、新康、湖头等地。

    康熙十七年(1678)

    四月,蔡寅率数千人包围县城28天,后提督率兵从翁格进援,蔡寅失利撤走转投郑经。

    夏,郑经部将刘国轩攻占泉州,诸县失守。清军分路进剿。李光地指挥族人光垤、光埌、光益和光斗等率乡壮分别迎导清军由仙游至永春和漳平至安溪两路俱进,收复泉州及失守诸县,郑部南撤厦门。

    康熙四十四年(1705)

    邑人吏部尚书李光地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康熙四十九年(1710)

    漳州陈五显在还一里太湖岩聚众起义,出击永春、漳平等县。兴泉道佟沛年、守备余健、知县辜文麟率兵镇压,太湖岩被毁。后陈五显受抚被杀。

    康熙五十四年(1715)

    知县曾之传在城东文昌祠后买地新建考亭书院,崇祀朱熹,并供诸生课业讲艺。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修。

    康熙五十六年(1717)

    李光地引进圣祖赠赐的“红稻”品种在湖头栽培获得成功,奏报圣祖,广推民间。“红稻”由此在全县以至闽南一带播种。

    康熙五十七年(1718)

    五月,李光地在京病卒,终年77岁。

    康熙六十年(1721)

    是年,常乐里(今剑斗镇)郑坚、陈洛聚众起义,未几遭镇压被杀。

    雍正二年(1724)

    大雨,水涨至南关外观音亭。小东门溪岸被毁,是年重修。

    雍正三年(1725)

    七月二十日,暴雨水涨,漂坏民房田地甚多。

    雍正四年(1726)

    在县城北门新建先农坛。

    雍正五年(1727)

    冬,湖头邓启元榜眼及第。

    雍正七年(1729)

    是年,在考亭书院另设正音书院。

    雍正八年(1730)

    一月十五日,县治前街道失火。烧坏民房店铺90多间。

    是年,重修文庙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及二坊。

    雍正十二年至乾隆四年(1734~1739)

    安溪旱稻品种“畲粟”被闽浙总督郝玉麟推广种植。乾隆四年(1739)安徽巡抚陈大受下令安徽各州县采购引种。

    乾隆二年(1737)

    邑人谢元吉在城隍庙西建义学18间,二十二年(1757)又捐资扩建。

    乾隆五年(1740)

    是年起,尧阳茶商开始出洋到东南亚、日本和台湾、港澳等地经销茶叶。

    乾隆十三年(1748)

    代理知县张元芝捐资倡议扩建武庙。继任知县周辑敬移址县治东,至十九年八月,知县庄成续修完工。

    乾隆十七年(1752)

    七月初七、初八日,连降暴雨,洪水骤涨,几入西关,冲倒城外民房无数。

    乾隆十九年(1754)

    水灾,双溪上流尽成泽国,田庐淹没甚多。

    乾隆二十二年(1757)

    秋,知县庄成在考亭书院设局,主持续修《安溪县志》,江苏武进人沈钟和浙江嘉兴人李畴主纂(志书今存)。

    乾隆五十二年(1787)

    五月初七日,安溪移居台湾乡民在台北市万华(古称艋舺)康定路与长沙街、贵阳街交会处兴建台湾最大寺庙之一——清水祖师庙,供奉由安溪清水岩分灵的清水祖师。

    嘉庆六年(1801)

    新康(今虎邱镇)卓源周氏部分精壮族众移居台湾,定居在淡水大加蚋堡东门外三板桥(今台北市信义路永康街及台北监狱后一带)开垦原野,从事农耕,逐渐蕃衍,成为台北望族。

    道光九年(1829)

    是年安溪总人口为254765人。

    咸丰三年(1853)

    五月十三日,同安灌口爆发小刀会起义,随后义军攻占同安、安溪、厦门等地。

    是年,彭格陈圣、吾都陈羡兰等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率众起义,攻入县城,后失败逃亡新加坡。

    咸丰四年(1854)

    三月十二日,清兵向退守永春帽顶的林俊农民军发动进攻,湖头练总李维霖乘农民军过年之机,收买内奸焚毁大部分军粮,林俊被迫放弃帽顶寨率部200余人退守南安炉内一带。

    咸丰七年(1857)

    一月,安溪林、施、王、陈4姓聚众3000多人起义,随后义军攻占漳平县盖洋的温坑山谷,把总林朝雄率兵勇围剿被杀,义军乘胜进攻漳平县城。

    咸丰十一年(1861)

    以谢拈为首的永安里(后垵)乡民屡次抗粮抗捕,遭驻同安记名总兵杨和贵率兵镇压,屠杀70余人。

    同治五年(1866)

    安溪茶苗由乡民携带输入台湾,台湾乌龙茶由此发展。

    同治十一年(1872)

    四月,在潘田铁山再设炉炼铁。

    光绪四年(1878)

    基督教泉州长老公会派在南安溪美传教的陈名标来县,陈名标在仙苑墟租用民房设教堂传教,基督教就此传入安溪。

    光绪六年(1880)

    兴二里(今尚卿乡)科名黄培松殿试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为科举时代安溪唯一的一名状元。

    光绪十七年(1891)

    基督教传入县城,并在南街购买民房设立教堂。

    光绪二十年(1894)

    四月,龙门人白拆益往厦门经商,途经泉州染鼠疫回家不日死亡。随后鼠疫蔓延乡里,流行全县。

    光绪二十五年(1899)

    是年,经基督教长老公会泉属大会批准,将安溪、南安等地教堂立为安溪堂会,与泉南堂会分立。南安县的溪美、英内、东田、大宇等堂归安溪堂会管辖。

    光绪二十九年(1903)

    邑人陈纲、周光启,余弼臣等联合外国商人,集资40万元,准备开采安溪煤矿。

    光绪三十年(1904)

    芦田林辂存集资12万元,开设宝华制瓷厂。

    光绪三十一年(1905)

    祖籍大坪福美的台湾抗日志士高扁,从台湾回归大陆在长泰岩溪湖珠东磜土楼聚众起义,声言“反官不反民”,声势颇壮,常出没于安溪、华安、长泰、同安边境,劫官济贫,清吏难敌,后由知县谢金元招安受编并推荐为提督孙道仁私人卫队卫队长,高扁由此改名高义。

    是年,谢金元发布命令,在明伦堂设立安溪县立高等学校,安溪成为泉州府最早设立学校的县份。

    光绪三十二年(1906)

    三月十三日,安溪籍侨胞李竹痴、萧百川、留鸿石、蒋玉田、陈善庆、杨锦堂、庄悉璋等在新加坡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十一月,美国技师到潘田调查铁矿。

    宣统元年(1909)

    湖头创办阆湖学校。校址设在清溪宫。

    宣统二年(1910)

    泉州医生柳忠烈在县城南街创办“安溪县赤十字救世医院”,并附设医校招收学生。

    宣统三年(1911)

    是年,武昌起义爆发。泉州光复后,革命党人叶青眼带领学生和敢死队进入南安、安溪、永春,宣传革命,安抚军民。福建军政府派参事宋渊源南下,相与配合,安溪、南安、永春随之易帜光复,县设正堂,原知县李祖衡改任第一任知事。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