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安溪县大事记——明

2019-09-27 09:21:36来源:

洪武二十年(1387)

    源口巡检司迁往同安浯州屿为口浦巡检司。明正统五年(1440)复设,后移白叶坂。嘉靖三十年(1556)又复设源口。万历二十年(1594)因巡检员久缺被漳州府推官龙文明裁革。

    正统年间(1436~1449)

    感化里李森捐资凿除清溪马上滩、渊滩巨石,泉州船运始通至湖头。

    正统三年(1438)

    安溪县官制缩编,被裁去县丞、主簿各1员,后又裁去训导1员。

    正统十四年(1449)

    沙县邓茂七义军进攻泉州府属各县,安溪民众响应,陷毁县治,县公署仅存仪门。

    天顺二年(1458)

    大饥荒,赤岭林复春赈粟800斛接济灾民。

    天顺四年(1460)

    李森捐资在黄龙渡修建龙津桥。

    成化二十二年(1486)

    五月大旱,农作物枯死歉收,民众饥荒流移他郡。

    九月初六日,地震3次。

    弘治初期(1488~1498)

    在感德里(今感德镇)潘田设8座铁炉扇炼,并纳税。

    弘治四年(1491)

    漳平县农民武装首领温文进在大深设寨驻军,后攻陷安溪县治,副使司马垔督兵镇压。

    弘治十三年(1500)

    三公峰崩,声响如雷。

    弘治十六年(1503)

    七月,暴雨水涨,漂没民房。

    正德元年(1506)

    广东农民武装90人,自南靖、长泰攻入安溪。

    正德三年(1508)

    广东农民武装再次进攻安溪、南安等地,沿途官兵不敌,后自撤离。

    正德五年(1510)

    广东农民武装从永春攻入安溪,屯住村落数日,后进攻南安、安海、晋江等地。

    正德九年(1514)

    汀、漳农民武装进攻县城及附近乡村,后进兵南安、永春、德化等地。

    正德十五年(1520)

    三月二十五日,发生大地震。

    正德十六年(1521)

    春,猛虎群出,伤害人、畜,知县龚颖募壮士于四月份连打三虎。

    是年,改凤池庵建朱文公书院,又名凤山书院,崇祀理学名家朱熹。

    是年,知县龚颖修辑《安溪县志》(巳佚)。

    嘉靖元年(1522)

    秋,广东、汀、漳农民武装游击安溪、南安、德化、永春诸县。

    是年,还集里析分为还一、还二两里。

    嘉靖二年(1523)

    正月初一日,广东、汀、漳农民武装新大总部自德化、永春分数路进攻安溪,其中一部在花石岭遭官兵伏击,至覆鼎被官兵包围,后突围而去。其他农民武装乘虚袭击安溪。

    嘉靖三年(1524)

    新大总驻扎在来苏里(今湖头镇)打鼓岭打鼓隘。

    十月初四日,广东、汀漳农民武装进攻永春,御史简霄令按察佥事聂珙督安溪、永春、南安、龙溪、德化等县知县率部合围,二十四日义军被围困于德化小尤中,遭到残酷镇压。

    嘉靖五年(1526)

    大旱,木麻菽粟枯死,农作物歉收,米价昂贵,灾民饥困。李廷封、刘梓、吴阳、吴中、李文仁、陈恩、许琥、粱鸾、黄祥夫、黄真赐、黄瑀、黄寅、林森、林立明、林济、林岱、林玭、林妙庆、阮存、白庆甫、白迪盛、白兴积、李古、蔡俊、杨机、林尚安、李荣、李镇、陈祖继、吴思善、姜十五、郑公哲、李文通、王金厚、詹苍崔、林廷元、王佐、颜宏英、林荣二、徐时享、王体旋、张积环等42人出粟助赈饥民。知县黄怿在龙津观前建义芳亭列名表彰。

    嘉靖六年(1527)

    知县黄怿在城东开设“济生堂”,诊治病人。

    嘉靖八年(1529)

    是年,知县黄怿聘莆田林有年编纂《安溪县志》,未刊行。至三十一年(1552)知县汪瑀续修成书,即现存嘉靖《安溪县志》。

    嘉靖十二年(1533)

    八月初五日,永安农民武装攻占长泰里(今参内乡),后又3次进攻崇信、新康等里,泉州府同知李东、通判柯迁等督兵镇压。

    嘉靖十七年(1538)

    十月,永安农民武装进攻感化、龙兴等里,殷楘督兵镇压,在石硃岭捕获义军二总、三总。

    嘉靖十八年(1539)

    秋,知县殷楘捐资建名宦祠(名宦祠原附在乡贤祠)。

    是年,崇善里(今金谷镇)谢守愚倡修金谷大圳获准开工,该圳从尚云经下芸至金谷灌溉农田3000余亩。

    嘉靖廿六年(1547)

    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首领陈日晖率众在覆鼎,大、小尖山,白叶坂等地安营扎寨,并时常派兵袭击安溪、南安、永春、龙溪、长泰、同安诸县,义军劫富济贫,官兵不能敌。

    是年冬,义军进攻安溪后,直捣同安郭外,参政吴鹏、分巡佥事余爌率兵镇压,义军撤回安溪,余爌率部紧追,进迫白叶坂口,义军与之相持近1个月,后被镇压失败。

    嘉靖二十八年(1549)

    八月,余爌请准筑白叶坂城堡,周围140丈,垒石为基,垒土为墙,中为分司,西为武所,东为巡司,共百余间。泉州卫派千户1员领兵300名戌守。

    是年,在龙津观旁建阴阳学。

    嘉靖二十九年(1550)

    倭寇从仙游海岸登陆后入犯永春,并首次突掠安溪县境。

    嘉靖三十五年(1556)

    知县王渐造在朱文公祠前建养正书院。

    是年,倭寇自福清海口进攻泉州,陷崇武,入掠永春、安溪。

    嘉靖三十七年(1558)

    倭寇入侵,县署被毁。

    嘉靖三十八年(1559)

    四月二十八日,有农民武装百余人,自同安进攻龙门,被典史姜衮督兵俘斩。

    嘉靖三十九年(1560)

    七月廿一日,倭寇数千人,自仙游经永春、南安,突袭安溪,陷毁县治,并扰害依新各乡,驻扎40余日,县学、县府馆、兴泉道、吏舍以及其他公署民房被毁殆尽。

    嘉靖四十年(1561)

    八月二十五日深夜,马三岱(籍贯不详)、谢爱夫(晋江人)、江一峰(晋江人)等引倭首冯哥四老等三四百人,自南安下呷村偷袭县治,劫俘男女400余人。

    九月初,广东饶平农民武装攻占县治。

    同月初五日,马三岱欲劫掠饶平农民武装资财,引倭寇与农民武装大战于县治前十字街,马三岱被打败后逃走,饶平农民武装杀死倭寇10余人。

    是月,永定农民武装首领清江总率千余人袭击安溪。

    是年,县治及城内社稷、山川、邑厉三坛毁于兵燹。

    嘉靖四十一年(1562)

    二月,倭寇及漳平农民武装三四百人,攻占长泰里,不久,被指挥欧阳深招抚。

    春,倭党曾老等攻掠安溪参洋,民众不能春播。

    五月,首次开工修筑县治城垣,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月完工,城周围660余丈,高2丈1尺,阔1丈8尺,有东西南北4个门。

    十二月,广东陈绍绿率农民武装3000余人进攻安溪、永春、德化,后被官兵招抚。

    嘉靖四十五年(1566)

    重建安溪兴泉道。

    万历五年(1577)

    知县俞仲章主持沿溪砌筑泊岸13丈,保护城基。

    万历十一年(1583)

    龙兴里析分为兴一、兴二两里,连同在坊里,全县共有18里。此建制沿用至民国初期。

    万历二十二年(1594)

    十月,重建县社稷、山川、邑厉三坛。

    是年,在金龟山下县东南水口葛盘石上建文昌塔。

    万历二十三年(1595)

    四月,县城东隅堤岸被水冲陷,危及城墙,知县章廷训组织民众修筑堤岸,至次年五月完工,长33丈,高1丈5尺。

    万历二十四年(1596)

    章廷训续修《安溪县志》(已佚)。

    万历二十五年(1597)

    在城南蓝溪滩建雁塔,实心六角形,高17米,至今尚存。

    万历二十九年(1601)

    知县廖同春在县南城门辟建子城。

    是年,在东皋架浮桥,用船20多艘,上铺桥板。万历三十五年(1607)因行人不便,移在龙津渡头。

    万历三十一年(1603)

    知县高金体辟复县城古吉字街

    万历三十二年(1604)

    十一月,大地震,墙屋摇动,山川崩裂。泉州开元寺东塔顶盖石角震折,多卿人詹仰庇捐资修复。

    万历三十五年(1607)

    飓风异常,损坏县门楼。

    万历三十九年(1611)

    泉州卫经历孙文质署县,修文庙大成殿并东西两庑。

    万历四十二年(1614)

    八月,暴雨成灾,平地积水数尺,城垣崩坏,冲毁民房百余间,溺死民众数百人。登高山崩塌。

    万历四十五年(1617)

    是年,知县贺祥捐资在黄龙渡建桥,匾曰“通济”,邑人称“贺公桥”。

    万历四十七年(1619)

    五、六两月,大风雷雨,洪水为灾,县城城垣被水冲坏。长泰山裂数十丈,水从地里涌出。

    是年,在金龟山建金龟塔。至康熙十七年(1678)被蔡寅部属毁坏。

    天启元年(1621)

    知县贺祥、王用予先后协力续修《安溪县志》,晋江学者何乔远主辑成书(后佚)。

    崇祯四年(1631)

    十二月二十一日丑时,地震,声如微雷。

    崇祯五年(1632)

    六月初八至十七日,淋雨大浸连山。

    崇祯六年(1633)

    始修《清水岩志》,清代以来数度重修、增详、重印,志书现存。

    崇祯十五年(1642)

    九月初六日,李光地出生于还一里(今祥华乡)华地村,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13年,为安溪历史上最著名人物。

    南安张六角、林隆,安溪长泰里吴少子、戴厚等发动民众起义,以青巾为号,各有武装数百人。张六角部最强,曾攻破三洋寨,再攻感化大寨。十六年(1643)秋,知县施酬素同泉州卫游击洪日升率兵追剿至感德、康槌,义军失利,首领王开被俘,义军余部各赴防海都督郑芝龙处投诚,后吴少子部在蓝溪被歼。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