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安溪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星”的裂变

2019-09-06 12:01:05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赤子心诚 合资办厂

1971年尚卿公社农械厂竹编车间(资料图)

“作为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安星藤器企业要走出这一步太难了。”曾担任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清河回想创办过程,时隔三十多年仍历历在目。

1983年,担任县尚卿竹编厂厂长兼技术员的陈清河,被调到县政府进出口办公室。得知香港安溪同乡会会长、企业家曾星如由港返乡,他受县领导委托,连夜驱车几十里登门拜访曾星如,就竹编合资出口事宜同曾星如作了推心置腹的彻夜长谈。

曾星如,祖籍我县龙门镇龙山村,出生于印尼泗水,7岁回乡,先后就读龙文小学、集美中学和省立龙溪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946年前往香港谋生,后自办公司,发展为集团性企业,经营服装、水产、丝印、地产等行业,业务拓展到美国、加拿大等地,成为香港著名企业家。

多年前,在广州交易会上,曾星如就与陈清河打过交道,对他的才干很赏识。陈清河的手艺与对事业的追求感动了曾星如,双方初步达成合资创办企业的意向。

陈清河介绍,曾星如此前未涉足藤器行业,但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亲自考察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尚卿竹编厂等,还派人到台湾考察藤器机械厂,最后确定可以发挥安溪山区资源优势,帮助解决劳力出路,增加乡亲收入的这一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商讨后,双方于1984年2月在深圳洽谈签约,由曾星如物业有限公司与安溪县竹藤工艺品联合公司各投资50万元,创办安溪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合作期限十年,由时任副县长陈秋菊出任董事长,曾星如任副董事长,聘任陈清河为总经理。

“当时觉得压力很大,但还是接受,担起了这副重担。”陈清河说。根据协议,安溪负责厂房建设及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曾星如负责机器设备采购和世界市场动向信息采集分析,陈清河负责组织招工、培训、产品设计和生产。

所谓“万事开头难”,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也是如此。公司选址定在凤城镇美法村一处小山上,购置一处属于二轻系统茶叶厂旧厂房作为“安星”厂房。选定的厂址不通公路,机器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县政府拿出3万元修公路,筑路队日夜加班在约定期限前修通公路。美法村没有自来水,公司只好想办法,从千米远的蓝溪引水,以解决生活的用水问题……

当时安溪经济贫困,资金欠缺,“安星”又是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手续费了许多周折才办成。“为了‘安星’四处求人,常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陈清河风趣地说。

“安星”速度 拓展欧美

1985年的安星藤器公司(资料图)

1984年4月19日,“安星”领到国家工商管理局签发营业执照,正逢广州春交会开幕,陈清河知道每年春交会就会安排秋交会展位,立即赶去广州,争取18平方米的展位,“如没赶上,又误了半年时间。”陈清河说。

公司开业前,陈清河就采取边培训工人边设计创新产品,拿出三百多种新型编织品参加1984年广州秋交会,第一次就收到五十多万美元订单。当年12月就出口第一批产品。

曾星如没有看错人,陈清河当安星总经理的第一年,就做到当年签约、当年筹建、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创汇,随后每年创汇递增率又都在一倍以上。

1985年1月,公司正式投产,产品出口亚洲及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企业开办前两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创汇298万美元,上缴国家税收39万多元,相当于第二年就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利。

1985年,陈清河和另一名懂行的技术人员到美国市场实考察,现场编织,现场表演,制样推销,收到了良好效果。陈清河摸清国际市场信息后,就果断地确定以美国市场为主,以西欧市场为辅的销售方向,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投入国际市场竞争。

“根据新掌握的国际市场动向,组织一个由20多名技术人员和编织能手组成的新产品开发组,先后创制1000多个花色品种的藤、竹、草、木新产品,每届广交会上都保证有300个以上的新品种让客商选购。”据介绍,参加1985年秋交会和1986年春交会,共接受订单306万美元。公司产品的出口价虽比外贸同类产品价格高,但还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好势头。

“安星”重合同、守信用,坚持在24小时内答复客商函电,为保证履行合同,职工们有时通宵加班,做到批批按时送货,批批安全收汇,从未要求客人改过一次信用证。有位香港客商在收到船运公司的提货通知时,根本不相信,亲眼看到货物后,连声称赞:“安星速度”。

公司原料藤主要依靠进口。陈清河考虑到安溪有着丰富的葛藤、山草、竹枝、地瓜藤等资源,决定就地组织采集收购。这样,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还减少进口藤外汇。他总是想方设法增加款式,提高质量,让更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当地人回忆称,“当时地瓜藤卖得比地瓜还贵”,公司发展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

“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久盛不衰的商品,必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的品种。”1991年,面对美国国内市场不景气,陈清河适时在市场取向上作了策略性转移,春秋两季两次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博览会,五天博览会,签下60万美元的订单,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针对欧洲市场消费者对藤器制品造型款式要求较高的特点,陈清河用人造花果与古色古香的藤制品组合成整体礼品和工艺品,提高产品格调,增加产品价值,从而赢得欧洲消费者的喜爱。

十年“安星” 百年基业

从1986年开始,“安星”先后在15个乡镇设立62个加工点,共安置7000多名劳力就业,开办5年多时间,共发放工资5000万元,扶持6000多家农户摆脱贫困。公司还向贫困山区收购竹梢、地瓜藤、芒草心等作原辅材料,使贫困山区农民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

到1989年底,公司共创汇2230万美元,盈利841万元,等于赚回七个“安星”。公司也一举成为我省首批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成为我省的创汇大户之一,被评为全国外经贸系统先进单位。

公司盈利后,曾星如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与家乡增办安星服装厂及安星丝花厂,又与县彩印纸箱厂合作创办安星纸品工业有限公司,以及独资创办安星轻工实业有限公司,共计在安溪投资创办5家“三资企业”,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1993年,“安星”公司企业中所有的中方股权全部转让,变更为香港曾星如物业有限公司独资经营。作为全县首家“三资企业”,安星藤器公司打开了欧美国际销售市场,为安溪培育大量技术人才,促进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发展。尚卿竹编工艺厂、安星藤器有限公司,成为安溪工艺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企业,被誉为“安溪工艺业的黄埔军校”,培育一大批工艺界领军人才。

如今,藤铁工艺产业已发展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我县120多万人口中有15万人直接从事藤铁工艺业,40多万人受益于涉藤铁工艺行业,群众年收入近70%来自于手工编织工艺制作。全县现有工艺企业2200多家、加工点3000多个,2018年行业产值15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今年8月20日,我县正式被授予“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全球唯一一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如今,这一富有古老东方艺术魅力的安溪藤铁工艺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启产业发展新纪元。 (记者洪金示)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