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重阳:从祈祝长寿到敬老助老

2018-10-19 10:01:40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阴阳五行系统中,世间万物被分成阴阳两类,数目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就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九月九”“九日”等。

中国人何时开始过重阳节?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自古以来有战国、西汉、东汉三种说法。

“战国说”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是明代罗颀《物原·事原》中说:“齐景公始为登高及竞渡。”齐景公是春秋时期的人,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民俗事象。二是《楚辞·远游》中有两句诗:“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其中提到“重阳”。然而,这两条依据都是不可靠的。《物原》是一部记载耳食游谈之事的书,正如清代纪昀(字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评价的,“溷众说而一之,疏舛弥甚”。西汉刘向《说苑·尊贤》中记载说:“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齐景公始为登高”的说法或许是这一记载的附会。这里的“登高”是某次战役中的登高眺望,与节日习俗的“登高”毫不相干。《远游》诗中的“重阳”只是个空间概念,指天空。宋代的洪兴祖解释说:“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此“重阳”非彼“重阳”,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西汉说”的依据是旧题西汉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其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照此说来,重阳节汉初就已在流行了。事实上《西京杂记》并不是刘歆所作,而是晋代葛洪假托刘歆之名写的,这在学术界已有定论。晋代人讲述西汉时期的事,不过是个民间传说而已,我们在西汉时期的文献中见不到重阳节的蛛丝马迹,所以这样的记述不足凭信。

日本学者中村乔在《中国的年中行事》一书中认为最早提到重阳节的是三国曹丕的《与钟繇书》。其实东汉崔寔(?—170年)的《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引《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明确无疑地告诉我们,东汉时期九月九日有采菊的习俗,那时的“采菊”可不是指采摘自家园圃里种的菊花,而是到山中采摘野菊,这就意味着采菊自然伴随着登高。这说明当时重阳节已流行于世。所以,“东汉说”是可以成立的。

重阳节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东汉迄今,重阳节世代承传,繁衍不绝,绵历近两千年的岁月。重阳节最初是一个旨在辟邪的节日,但在两千年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节日的旨趣内涵及民俗事象也在不断发生演变。如今我们已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依存于农耕社会的重阳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和意义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重阳节的内在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阳节的核心宗旨是祈求健康长寿,即《西京杂记》中所说的“令人长寿”。谁不希望健康长寿?所以重阳节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当然,对健康长寿最为关切的是老人,因此现代重阳节基本上成了围绕老人而过的节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地方政府把重阳节定为当地的老人节,举行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的活动。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一章第十二条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该法律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从这一天起中国有了一个国家层面的老人节。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重阳老年节的设立无疑是重阳节文化价值的现代体现。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