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茶乡杏坛薪火相传

2018-09-11 10:17:49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徐仰望)夫妻都是教师,10个子女中有3名教师,2名曾当过代课教师;孙女是教师,女婿、孙女婿也是教师,一家三代有13人从事过教育事业。在双双已逾八十高龄的廖木德、李淑凉夫妇眼里,没有什么比教师这份职业更好,安稳、阳光、高尚……

坚守事业定如初

这对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老夫妻,一位就读于南安师范学校,一位就读于泉州幼师,50年代初参加工作至退休,从来没想过跳槽、下海经商,即便在当年工资较低、子女多的艰苦条件下,从教之路矢志不渝、坚定如初。

出生在县城的廖木德,10岁那年,父亲不幸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廖木德自幼聪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懂得家庭经济困难,中学毕业考试前填报志愿,不少成绩比他差的同学都去填报高中,期望以后能考上大学,而他毅然选择师范。“当时师范类学校政府有补贴,吃饭不用钱,还有助学金,基本不用花家里的钱。”廖木德最大的想法是:读师范能早点参加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

1954年,廖木德师范毕业,先后在惠安县及我县湖头、长坑、虎邱、城区等地任教,“从教生涯经历19次调动,我都服从组织安排,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从教师到学区副校长,再到小学校长,其中在湖头待过时间最久,从1973年开始,一直在湖四小学担任小学校长。

“两个人领工资,但有13双筷子吃饭,10个子女(4男6女)和一个老母亲。”把教室隔成厨房与房间,一家子常住学校,廖木德常等到下午放学后才去街上买菜,并非上午没时间,而是这个时候菜农多数准备降价甩卖清货回家,但蔬菜品质也大大不如上午。孩子的衣服补了再穿,大的穿不了留给小的穿。生活艰辛如此,不少朋友、同学劝他兼职经商或跳槽,以期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廖木德却从未动摇,一心认真工作,抓好教育教学。

芬芳满园永追求

在湖头镇湖四村,40岁以上的村民对这位老教师都非常熟悉,有的村民父子都是他的学生,其教学成绩长期得到村民认可。有一年,廖木德执教的毕业班,28位学生参加初考,全部上录取线,一时震动全县。县城有所学校向县教育局申请调他去当校长,湖头镇政府、湖四村两委坚决不同意,也极力挽留廖木德,这一留就是20年,直到1992年他退休才离开。

对教师职业热爱的同时,廖木德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10个子女中只有1个最低学历是初中毕业,大女儿廖庆莹高中毕业后,因母亲李淑凉身体不适提前退休补员,先后在慈山小学、城厢土楼小学、县直第十小学任教;四女廖丽红1989年考上泉州师专中文系,先后在俊民中学、恒兴中学、毓秀学校任教,2015年调入厦门市湖里区任教;四子廖跃四1999年毕业于泉州师专物理系,在龙门中学任教;孙女廖小帆是恒兴中学的音乐教师。

时下流行“女教师、男公务员”的夫妻档,有趣的是,廖木德的6个女婿中有5个是教师出身,就连孙女婿也是教师,每一门亲事,廖木德都没有反对过女儿、孙女的决定,“男教师好啊!只要认真教书,干好党的教育事业,不比公务员差。我希望子孙后代未来还能把这份职业延续下去。”在廖木德心中,教师就是一份好工作。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