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转”出动力和活力

2018-08-07 16:18:39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编者按 传统产业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压力重重,生态短板亟待补齐。面对发展的艰与难,安溪扎实践行、推广、丰富、发展和提升“晋江经验”,成功实现突破、突围。日前,《福建日报》专题报道我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今期予以转载。

    本报讯 (福建日报记者刘益清 本报记者吴清远)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安溪官桥镇弘桥智谷电商园物流区,只见工人有条不紊地接单、打包……一派繁忙。这片昔日石粉弥漫的石材加工区摇身一变,逆袭为全省最大的电商产业园。

    弘桥智谷的前世和今生,是安溪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和践行“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16年前,时任省长习近平七下晋江,总结提炼并推广“晋江经验”。晋江沿江沿海、安溪高山阻隔,同是泉州辖区,但区位不同、禀赋各异。安溪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践行、推广、丰富、发展和提升?“把习近平提出的‘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作为转型升级的定海神针,抢占高端,一步到位,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给出答案。

    雄鹰击喙

    1996年,安溪从国定贫困县跃入省发展十佳县;2002年,首跃全国百强县。是年,习近平提出“晋江经验”。

    16年,弹指一挥间。记者试图找寻一个词,恰到好处地描绘安溪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对!——转型升级!

    回首当年,安溪与晋江发展的大语境相同: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升腾与跌落转瞬之间。安溪并非上帝的宠儿,县域遭遇的成长烦恼同样困扰。面对市场变幻,安溪敢为人先、准确判断、坚守定力,持续推动转型升级,用安溪县县长刘林霜的话说,“下好‘先手棋’,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了。”

    常人看来,步入全国百强县,安溪可以躺着功德簿上歇一歇。然而,这座以爱拼才会赢、靠自己骨头长肉著称的山城,在“晋江经验”指引下,乘势而上,全国百强县榜单快速晋位,演绎了许多无中生有的发展传奇。

    “事非经过不知难”。光环背后,承载的是胆识、勇气和智慧。

    2013年,安溪关停小水泥、小水电、小钢铁、造纸、粘土砖等企业,投建湖头光电产业园。仅用一年时间,便成为规模最大的光电园。

    这一神话,折射出安溪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为什么能?“倒逼出来的。”这是高向荣的肺腑之言。采访中,他跟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当老鹰活到40岁时,爪喙老化,翅膀乏力,面临老死。倘若它以喙击石,自毁老喙,再用新喙拔掉爪上旧指甲。待新指甲长出来,用其拔掉全身羽毛,可重获新生,再活30年。其间苦痛,非如蜥蜴断尾、海参吐心。

    事实上,安溪产业转型升级犹如雄鹰击喙。

    石材、水泥、钢铁等,一度是安溪的主导行业。“如果继续发展10年,钱还有的赚。”石材老板许锦江认为。

    一个个烟囱轰然倒下,一条条生产线黯然退场……落后产能,全部淘汰。

    “未到山穷水尽,先寻柳暗花明。”高向荣说,面对高污高耗落后产能,安溪想得远、跑得快,超前、果敢调整,大胆向未来下注,在很多城市不舍忍痛割爱,苦于旧动能发展乏力、新动能招引不力时,安溪已按照习近平“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漂亮转身。

    当然,船大调头难,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2012年第一季度,安溪经济罕见“倒春寒”。“吓了一跳,甚至怀疑步子走得太快了?”谈起当时,时任县长的高向荣心有余悸。“仔细一查,落后产能退出,新动能利好刚释放,心里踏实了。”于是,转型步伐不停、力度不减。

    通过腾笼换鸟,“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引领着安溪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逐浪前行。信息技术、光伏光电、智能制造等高新产业花团锦簇;EC产业园、中科生物、正丰数控等大好项目横空出世。

    新树葳蕤成长,老树发出新枝。对照习近平“处理发展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的要求,安溪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一路同行。茶业,启动供给侧改革,打响“腰部革命”。政府为茶企“出海”铺路,布局国际市场。筹资近7亿元,创办茶学院;家居工艺业,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产值超130亿元。三安钢铁,负重转身,完成技改,去年纳税6.5亿元。

    发展的路径与项目的取舍,考验着当年的安溪人,也决定着安溪的今天、明天。以“弄潮儿”的气概辞旧迎新,安溪之变可谓是一部用习近平提出的“晋江经验”指导解决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县域探索史、成长史。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安溪,正积极迎接下一个华丽转身,开启大有可为的新未来。

    发展为民

    两组数据勾勒出去年安溪的发展曲线:空气质量达标352天;工业用电量泉州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735亿元,比增11.5%。

    两条漂亮“大阳线”,是该县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两山”理念的有力佐证。

    今年初,一家大型皮革企业意向落户安溪,但环评卡壳,被拒之门外。“以前放进篮子都是菜,现在未入篮子先挑拣。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高速GDP、绿色GDP,小康、健康,我们同时兼顾。”刘林霜快人快语。寥寥几句,折射出安溪发展理念的升华。

    “你看,崩岗地也能长出果子了!”看着芒果压弯了枝头,龙门镇洋坑村承包崩岗治理地的陈世哲难掩喜悦。10年前,安溪共有崩岗12828处,占了 全省一半。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安溪共投入超15亿元,治理崩岗50多万亩,因地制宜地将崩岗区打造成为经济作物、工业、水保生态、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铁峰山,横跨官桥、龙门两镇,蕴含丰富花岗岩。当时“摊大饼”般冒出700多家石材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成了当地人的心病。石材退出、矿山复绿迫在眉睫。

    2011年,安溪在全省率先实施石材退出,投入5亿元,实施矿山复绿。

    “既保护了生态,又腾出3千亩建设用地和1.2万亩耕林地。包袱变成财富,矿竭城不衰。”刘林霜乐呵呵地说。

    生态美之余,如何盘活石材厂废弃土地,实现百姓富?循着高新高端的开发定位,按照山上复绿、山下建厂的思路,磁吸了一大批大好项目。

    民生优先的决心和用心,换来了民心。新世纪初,由于茶价上扬,茶园无序开采,茶山生态脆弱。安溪果断实施退茶还耕,茶农们全力配合、主动退茶,发展蔬菜、花卉、淮山、油茶等特色种植,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三赢”。

    苏荣辉是感德镇大格村村主任兼山长。每天早上8点,他雷打不动与森林管护员徒步巡山。山长和森林管护员,在安溪分别有491名、342名。

    为了坚守绿色底色、厚植绿色优势,安溪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长制,每年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保驾护航,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共管的森林资源管护的长效机制。

    众所周知,脱离环保搞发展是竭泽而渔,没有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无异于敲冰求火。既发展经济致富百姓,又筑好生态屏障,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互融合,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互动双赢,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安溪路径无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破题。

    天蓝水绿,人和业兴。1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溪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坚持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动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探索、创新、丰富“晋江经验”。

    安溪晋江两地,选准发展路径,山海 遥相呼应,可谓是县域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实践。传承发展“晋江经验”,安溪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苏坚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